Alexa

【西班牙朝聖之路指南】從選路線到庇護所體驗,走進最真實的世界級徒步路線

我出去一下 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的呼喚!
撰文: 鐘玉霞     分類:低碳綠色生活     圖檔來源:謝哲青、蔡尚志、周琇慧 日期:2024-05-29

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(Camino de Santiago)是一條古老神祕的千年朝聖道,每年吸引約30萬人前往,來自世界各地的行者,帶著不同理由步上朝聖之路,去年就有2399位來自台灣的朝聖者,完成至少步行100公里或騎單車200公里的旅程。

這些在路上的人,透過徒步旅行尋找自己,也尋找答案。

朝聖之路

 

作家試煉與成長的英雄之旅

 

即使時間來到二○二四年,距離謝哲青走完朝聖之路已近七年,他仍常在午夜夢迴重溫朝聖之路,夢中景象令人心生蕩漾。

 

他於一七年六月八日出發,歷時三十天徒步及自行車,接力完成全長八百公里的法國之路。回想這趟旅程,穿梭於廣闊麥田中,偶爾看到絲柏樹,彷彿走進梵谷名畫《麥田裡的絲柏樹》;夕陽時分,停下腳步,凝視天空轉為酒紅,感受時間與自己並行。

 

謝哲青目光灼灼說道:「我深受啟發,旅途中每個圖像、人物、存在都以隱喻方式呈現。」例如他曾計畫攀登喜馬拉雅山,但最終放棄夢想,後來以同樣的裝備走朝聖之路時,發現它們不再適用,明白背負過去只是自我折磨。

 

他在著作《因為尋找,所以看見:一個人的朝聖之路》中寫到:「每個人都需要一段空白,面對自己的遺憾、悔恨和恥辱。」回想當時已逾不惑之年,鏡頭前光鮮亮麗,其實相當迷惘,質疑自己的選擇,因而踏上聖雅各朝聖之路

 

朝聖者中傳承著一段名言:「前十天考驗身體,第二個十天考驗心智,最後十天試煉心靈。」

 

最初十天他每日行走二十公里,在夏日的四十度高溫下,許多人得面對起水泡、肌腱炎、足底筋膜炎等身體疼痛,約有二至三成朝聖者放棄。謝哲青說:「當傷口癒合,朝聖者成為健行者,在第二個十天,心中小劇場就像凸透鏡般聚焦於『我為何要出走』。」

 

當時,種種往事湧上謝哲青心頭,包括那些不經意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言語、行為。他在教堂內,凝視耶穌受難和聖母為兒子哀悼的場景,意識到內心深處的自我對話與懺悔正在發生。

 

最後十天,經歷破碎和重組的心靈,還要面對人生的終極問題——你要去哪裡?你追求的是什麼?梳理心之所向後,他重拾對生活方向的堅定感,回台後不再追趕個人成功或關注點閱率,埋首文化和慈善事業。